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实施:开启数据共享法治新时代
2025-10-08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国家数据局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提到,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作用将更加突出。日前,国务院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下称《条例》),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工作进行部署,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聚焦政务数据共享的行政法规,《条例》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创新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标志着政务数据管理正式进入“安全与共享并重” 的法治化新阶段。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近年来,政务数据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从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到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从信用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应用到市场监管的精准执法,“一网通办”“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从理念逐渐变为现实,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
政务数据,是指政府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但不包括属于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采集的企业和个人的业务数据以及加工数据,比如公安部门采集的户口簿,教育部采集的学历学位证书,市场监管部门采集的营业执照等信息;另一类是政府履职过程中采集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数据,比如城市管道设施、气象、公路、农田等数据。这些数据间如果不进行共享,政务数据会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使得部门协同办公困难,阻碍了行政效率提升。
国家数据局近期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提到,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外网全覆盖,乡镇街道接入率达99.4%。近5年,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累计超过5400亿次,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累计超108亿次。70个“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也已正式发布,覆盖交通、医疗、养老、便民服务等民生领域,比如教育教学智能体、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智慧农田建设、低空巡查“综合飞一次”等。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促进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浙江进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海推出的“一网通办”平台,贵州省打造的“云上贵州”等都为政务数据共享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去市场监管局办理许可,企业填报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都属于政务数据,企业开办既要去市场监督管理局又要去税务局办事,通过数据共享,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就可以提供给税务局,税务局接收以后企业就不需要再给税务局提供相关数据了。”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姜江谈到,除了可以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老百姓的办事体验,通过数据共享,将经济、民生、社会等多维度数据整合分析,政府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加高效顺畅。
政务数据共享是建设数字政府、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一环。“《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务数据共享的相关内容,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迈入法治化新阶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告诉本报,《条例》出台将助力破解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堵点卡点,提升数据供给和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明晰权责要求,有效弥合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中的“模糊地带”,全面规范政务数据共享。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政务数据共享,将有效提升政府部门间的协同管理能力和利企便民服务水平,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规范、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引擎。在政务数据共享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数据资源底数不清、重复采集、来源不一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数据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数据共享不顺畅制约了政务服务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条例》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政务数据共享制度体系,有助于破解“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会共享”的困境,推进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
“基层普遍存在数据重复采集问题,全面编制政务数据目录、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是强化数据共享赋能的关键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告诉本报,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数源部门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需协同配合。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数据底数、提升数据质量,真正发挥政务数据的赋能作用。《条例》提出了政务数据实施统一目录管理,明确目录编制、发布以及动态更新要求,确定政务数据共享属性分类,特别提出禁止通过擅自增设条件等方式阻碍和影响政务数据共享,确保政务数据的可检索、可溯源。
共享使用是政务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针对“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在哪共享、怎么共享”,《条例》对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明确,比如无条件共享类的政务数据,要在1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数据,要在10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同意共享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共享数据;申请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等。通过共享获取政务数据能够满足履职需要的,政府部门不得重复收集,并明确了数源部门的职责。
“特别是对地方呼声强烈的政务数据回流问题,要及时、完整回流下级政府行政区域内的政务数据,不得设置额外的限制条件。”孟庆国提到,这种明确、细致的工作流程,降低了共享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数据供给效率。“过去,很多数据由基层工作人员收集,却由上级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导致基层无法充分利用,只能不断重复填报数据。”北京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向宏谈到,政务数据回流后,基层政府可更便捷地调用户籍、社保等数据,减少“证明难”问题。
平台支撑是政务数据共享的基础根基。下一步要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要求已建政务数据平台应当纳入政务大数据体系。政府部门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开展政务数据共享申请、受理、审核、提供、校核纠错、争议处理等工作,推动解决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系统较为分散,“点对点”共享、拉专线对接较多,数据服务标准化集约化不足等突出问题。
数据赋能以指数级速度重塑着政府治理格局。当前,全面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水平是大势所趋,政务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下一步,需通过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新兴技术在政务数据共享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质效。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将“智能高效”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提出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的目标。未来要构建更加完备的政务数据共享法规体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清理、修订不适应《条例》要求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破除数据共享的制度障碍。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建议,应构建更加完备的政务数据共享法规体系、政务数据共享法规实施体系和政务数据共享保障体系。
依法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利用。针对政务数据目录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流程等加快出台配套规则和国家标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告诉本报,要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政务数据共享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质效。强化政务数据共享相关法规制度宣传推广,提升全社会对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认知度。
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配套制度和标准体系。要推动各地各部门及时清理、修订与政务数据共享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重点破解数据共享责任、隐私保护、安全监管等制度瓶颈,用制度和法律规范促进政务数据高效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还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总体框架标准和业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机制。
以业务应用场景牵引政务数据治理和高效共享。“应用场景是政务数据共享的核心驱动力和价值体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刘旭涛告诉记者,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业务需求倒逼,有序推进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数据平台、业务系统数据双向共享。以场景应用检验政务数据质量与协同效能,以场景成效提升政务数据生产和供给能力。
福建全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接入省市2000多个政务信息系统,建成省市两级“1+10”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面向社会统一提供公共数据开放服务,共计开放4万多个数据目录、6500多个数据接口,提供近1.5亿次数据下载服务,基本实现全省政务信息系统的“应接尽接”、公共数据的“应汇尽汇”。长沙、成都等地也积极探索利用大模型服务城市治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提升了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政务数据还涉及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不当的政务数据共享可能引发多种安全风险。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权指出,政府部门在编制政务数据目录时,应当依法开展保密风险、个人信息保护影响等评估;政务数据共享主管部门要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责任。这样有助于为数字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目前,各省正积极落实《条例》,完善工作机制。山东省全省政务数据共享首次申请审核周期压缩至2个工作日。湖南省全面撤销 “点对点” 共享通道,严格通过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开展共享。未来,随着配套细则的完善与技术创新的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必将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