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引领 兰州文理学院“雁苑英才”风采展示(一)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08-12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人才是兴校强校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全力破除束缚学校人才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构建“引、育、管、用、服”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政策、全方位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校级雁苑学者、雁苑英才支持计划,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50名为雁苑学者、雁苑英才,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广泛宣传获评教师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和优秀事迹,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对标先进见贤思齐,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特开设“榜样引领”专栏,集中展示我校雁苑学者和雁苑英才风采。让我们走近名师、学习名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王万鹏,男,文学院教授。2014年获兰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法人代表、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河流域乡村文旅振兴专业委员会会长,甘肃省旅游协会旅游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旅游》杂志副主编,兰州大学西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甘肃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旅游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理事,甘肃省文化产业研究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甘肃省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会员。
科研方面,主要致力于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与文旅规划,项目设计与品牌运营。在《甘肃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9部,本人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科研项目60余项。
教学方面,王万鹏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本科生专业核心课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要学术活动:2022年2月发起成立“黄河流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现更名为:黄河流域乡村文旅振兴专业委员会),央广网、凤凰网、每日甘肃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2023年5月受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栏目委托,策划“黄河主题系列讲座”,并主讲《丝路大讲堂——河从陇上流过》;2023年6月受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邀请,录制《以创新绘就文化繁荣新画卷》节目;2024年1月受甘肃文化影视频道《腔调》栏目委托,策划“黄河人物访谈系列”,并录制《黄河文旅融合的探路者——王万鹏》;2024年3月受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邀请,录制《一碗麻辣烫吃出甘肃文旅“热辣滚烫”》节目;2018年3月4日—10日,应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之邀,参加第二届丝路两端文化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了《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架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沟通的文化桥梁》的主题报告;2018年10月1日—8日,应邀出访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和哈萨克斯坦阿拜民族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活动;2017年4月18日-25日,受甘肃省文化产业协会邀请出席甘肃省作为主宾省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开幕仪式。
赵天英,女,文学院副教授。201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史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方面,致力于西夏文史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科学基金1项,发表CSSCI论文10篇,其他论文31篇,出版专著1本。
教学方面,赵天英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甘肃历史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任2022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班主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和技能培养,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并获奖。
孙婷,女,文学院副教授、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系主任。2016年到2017年在浙江传媒学院访问研究,受聘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第十五届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协少年儿童民间艺术委员会专家,甘肃省散文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古典戏曲、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一项,校级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篇,省级论文十余篇。
教学方面,孙婷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1次,校级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次。参与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项,均排名第二。参与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
胡源,男,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成果显著。
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办立项项目“十集文献纪录片《南梁纪事》”、甘肃艺术基金项目《民歌嘹亮》、甘南横向项目系列宣传片《先进事迹典型》等。其主创的十集文献纪录片《南梁纪事》屡获殊荣,包括国家广电总局推荐优秀国产纪录片、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纪录片提名奖、第四届甘肃优秀本土纪录片最佳微纪录片奖及优秀撰稿奖等。出版著作《青砖上的乾坤》,获省级认可。短视频《甘肃非遗》被甘肃省文旅厅采用为官方形象宣传片,体现了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价值。
教学方面,胡源深耕教学一线,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指导学生作品获“人文甘肃”广告设计大赛视频类一等奖、全省短视频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其主导的影视形象宣传片《甘肃非遗》获业界高度评价,彰显教学成果的应用性与创新性。
社会贡献与荣誉方面,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专业奖项,包括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国家级重大理论文献电视片《南梁纪事》准播证(2022)等。其作品以弘扬地方文化为核心,为甘肃省非遗保护、红色文化传播及艺术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弥建立,男,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获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到2012年在甘肃广电总台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获主任记者职称任职资格,2005年被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获中央电视台最佳舆论监督奖、“甘肃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特别奖、“甘肃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一等奖、“甘肃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等10多个新闻作品奖项。担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广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新闻业务和新闻传播史论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甘肃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MGC视频新闻生产规范研究”等项目,在《现代传播》《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编辑之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新闻研究》《MGC视频新闻生产规范研究》,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论文类理论二等奖、甘肃省第七届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兰州文理学院优秀教师等个人奖项。
教学方面,弥建立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与融合新闻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注重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新闻学专业的实践特色,主讲的《融媒体传播实务》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
张军谋,男,旅游学院教授。2019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
科研方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篇,其中以第1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兰州学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通报》《生态学报》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关系研究》1部,主持省级项目1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
教学方面,张军谋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管理学与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曾获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杨雪梅,女,博士,旅游学院副教授,旅游学院副院长,兼任甘肃文化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林草局生态旅游专家、土地估价师、甘肃省巾帼科技智库专家。
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了两门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两门实践课程,合作参与建成线门。曾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会展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积极参与学院科研基地平台的申请、实验室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标准修订、硕士点申报等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协创新驱动项目以及自然资源局重点试验室开放基金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2022年获得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2023年获兰州文理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完成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首届中国旅游院校旅游产品策划大赛优秀奖,第十四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二届甘肃省青年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大赛科研组二等奖,合作指导学生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 GIS 软件开发竞赛·遥感应用组一等奖,多次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张晓玉,女,旅游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2020年至2021年期间受邀在兰州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多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致力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新。
在科研方面,张晓玉主持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甘肃省社科等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申请版权课程2项,获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编著《中国礼文化智慧修身锦囊》,在礼仪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角。
教学方面,张晓玉长期扎根教学一线,承担了中国文化概论与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出版《民航服务礼仪》教材,已在全国45所高校使用。其中酒店服务礼仪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案例课,主讲的大学生礼仪素养与魅力提升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先后获得“雁苑教学之星”、首届“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博会优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张文娟,女,旅游学院副教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研究室主任。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科研方面,致力于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2篇,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科研技能。
教学方面,张文娟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研究方法、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了2022级旅游管理2班班主任工作。
田小波,男,旅游学院教师。202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方面,致力于旅游与区域发展、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发表SSCI论文5篇,CSSCI和CSCD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教学方面,田小波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和2024级旅游管理2班班主任。《旅游管理专业A级景区综合实训》教学案例获评2024年校级优秀本科教学案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